在上海圆明园路43号的日子里(7)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王菊如道远
在圆明园路43号的住校生活,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每天晚上在宿舍里听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乒乓比赛广播,应该是1961年4月14日(农历二月廿九) 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开幕那天许多中国领导人出席,如周恩来、邓小平、贺龙、李富春、陆定一、罗瑞卿、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李维汉、陈叔通等。来自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优秀选手们进行了精彩的比赛。中国乒乓球队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庄则栋、丘钟惠分别获得男、女单打世界冠军。男子团体赛世界冠军——中国队。我最佩服的而且印象很深的是上海的横板削球手张燮林,总有办法救险球。那一年他参加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的男团打球,还获男子单打第三名。
下面再谈谈同学,。
同班同学潘麟娜同学,是个体态丰腴的女孩,白哲的皮肤,虽不怎么特别漂亮,但性格活泼、开朗,快人快语,服饰且带些洋气,是很讨人喜欢的那一种。有一次,她用假日画了一条墨龙,还是四尺宣纸直幅的,带到班级里让同学们看,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因为当时的风气和学校氛围,一般是不画这样的题材,有些同学显得不屑。大家看完,也没什么特别赞美或批评的评论。文化大革命中,据说她在上海玉石雕刻厂里是个的什么头头,与手工业局一个女头头关系不错,这种关系可能会为她后来带来不利影响。至于潘麟娜什么时候当上军嫂的,我亦不知道,因为此事是后来萧海春告诉我的,好像是在1966年还是1967年,萧海春还带我去过老西门露香园路潘麟娜的家,住的条件好像并不宽敞,萧海春很喜欢她的孩子,一边谈事一边逗孩子玩。有一年,厂里的同学、同事不知为什么事,不主张她去部队探亲,结果她还是去了,这次去,也给她带来了第二个孩子。不过,据说作为军人的丈夫,待她不怎么好,什么原因,我想萧海春肯定会知道更多情况,但他没和我提起过,我自然也不便打听。后来,潘麟娜得了癌症,不久就扔下两个孩子离世了,她是新玉雕班英年早逝的女同学,大家挺为她可惜的。
同班陈长庚同学,同学中年岁较长,大家叫他“老干部”,说起活来挺像打官腔,但像个兄长一样很亲切,因此也属于我接触时间较长、较多的同学之一。他的早期“老干部”印象虽颇深,但具体的事也似乎说不上什么,倒不如后来他调出玉雕厂后我们大家交往反而较多了。陈长庚调去的单位是黄浦区图书馆,在辅导少年儿童绘画上做出很大成绩,退休后还继续从事儿童和少年的美术教育,使许多孩子获得各种级别的奖,更重要开拓了孩子的智力。他还带我去过浙江农家乐旅游,并和某名人之后(女企业家) 拟谋合作发展,遗憾没有成功。2006年,他突然去世了,是我班同学已知的第二位去世的,去世时,他妻子没通知平时有过联系的我,也没通知其他同学,还是在通知联络一次同学聚会时,他妻子说,长庚不能到了,问什么原因,就不说,问急了,才吞吞吐吐说长庚去世了,但至今不知他如何得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过他身体确实超胖,本身是一种病态,没想到走得那么匆忙,连前约好拟去他长兴的朋友处取书画作品也没等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