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春 申 画 院

 
 
 

日志

 
 

《廉蔺卷>草书临习心得  

2012-05-07 21:00:49|  分类: 中国草书研究院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作者:王菊如

《廉蔺卷>草法体势, 浙江余任之先生归纳的意见颇为得体: 少见直笔和笔, 大多是斜线进行. 前有论者谓其“任笔为之, 时而萧散简淡, 时而痛快淋漓, 极变化之能事, 渴笔飞白, 游絲映带, 似得神助”(《中国书画报》1999年3月15日第四版), 是有些道理的. 山谷道人行书草书, 用墨基本上较重(蓄墨饱满), 迳取华滋, 浓润-路, 唯此卷有些部分似乎惜墨如金, 偶尔出现渴笔, 那是书写过程中因惬意而不肯停笔之故, 偶尔得之, 反成极致. 如第5行“ 大破之于晋” 第67行“ 璧却立倚柱”, 特别是第63-65行,” 趙不与曲在趙趙与璧而秦不与趙城” 竟然一渴到底, 裹锋不散, 飞白游絲, 风姿凸显. 为山谷道人他书中罕见.(< 诸上座帖>整篇仅见=三字). 这些都可透露出书老某种情绪跌宕变化而致使笔墨呈多姿多彩之华章. 在运笔技法上, 速度似快实缓, 在用锋的掌控上,“蕩槳”,”“ 拔棹” 之意毕显, 此乃黄书笔墨技法之高端精华, 临者必须于此多化时日与精力, 否则难入黄书之堂奥.

   此外,此卷总体上,字与字之间的游絲,映带出现较少,大都是字字独立,却又前后上下贯气,即有映带也大多为二字之间,少有超过三个字。细细察之,有该断欲连,欲连却断那种在人意料之外的含蓄和节奏感。这也是临习中时时体味的不二法门。至于黄书大草笔法(用笔),呉升认为,“黄山谷全学孙过庭书法,·····如晋人以楷法作草” 此谓-说;今人流行用“怀素以篆法入草”。“ 藏锋逆入” 云云,笔者体会此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论,但都沒有说到位。如果一定要作个选择,那么,前者较接近事实。所谓怀素“以篆入草”, 不确。其实怀素书迹並非如此,, 只要细细观其<自叙帖>墨迹, 平心而论, 用锋亦是藏露互见, 而且露多于藏, 谈何” 藏锋逆入”, 单相思而己, 据笔者所知並观察, 许多写大草者, 虽言必称” 怀素”, 但鲜见在篆法上下功夫的, 有的从不接触篆书, 更不研究篆法, 而他们的书名却令人耳聋. 当然名隆者未必书佳. 至于山谷<廉蔺卷>同样如此, 没有所谓绝对的藏锋, 因此也难觅篆法所在,, 笔者以为, 提高草书用笔技巧, 並非篆法-途, 以往也曾走过弯道, 无知轻信” 篆法“,结果虽能得其形,甚难达其意。白白耗去数年光阴。至于吳升“晋人以楷法作草”, 倒是山谷道人觅得知音。那么又該怎样理解山谷题跋卷八《跋此君轩诗》中这样-段话呢,“近世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蝌蚪(文)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 这里所指的“与蝌蚪篆书同法同意”, 大可深究。笔者的理解是,山谷道人此语实说草书是取古“蝌蚪”。“篆隶” 之“意” 为“法”, 不是简单的以“蝌蚪”,“ 篆隶” 之法为法。别的且不说,-千多年,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本身,都发生了变化,使用它的方法岂可-成不变。以古意为法,是创造新法,是旧法的升级。所谓“古意”, 主要是指笔墨沉稳,质重,而不飘浮轻滑。即便如张长史酒酣狂颠,笔墨呈担夫公主让道,女性柔腰急旋长袖飘舞(有人考证云,“舞剑器” 即类今之红绸舞),仍呈刚柔相济,“虽昂藏郁垅,而神闲意浓,入门自媚,若其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来,(康有为语)。康氏这里提到的篆法,实也指“ 神闲意浓” 之义.

   初学大草者, 如若一味追求所谓” 篆法”, 则易坠入山谷道人所说的“蚯蚓笔法”, 还是他说得精辟:”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 知下笔向背, 则识草法, 草书不难工矣”(<跋与张载熙书卷尾>文集卷=十九), 但愿此非个人理解中的偏颇. 所 幸今萆圣林散之也有类似的意见:”学草写草是写不出来的, 留不住, 用楷书笔法写草书才行.”(<林散之卷>海天出版社).

   在临习<廉蔺卷>时, 该卷某些细节处也是尤关重要的,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道理是站得住的, 细节在临书中有特殊意义. 如此卷中有些奌划夸张,, 把小笔划力求缩短为奌, 这不只是技巧问题, 更重要是在布局行气中, 增加灵动跳跃, 如” 未” 二横,” 赦” 字左边旁,, 成为竖三奌,” 传” 字人字旁”,” 唯” 字口旁均成为上下或左右二奌,” 居” 字,” 舌” 字下” 口” 为二点等等. 而且这些奌的姿态还各各不同. 此外, 该卷中出现最多的重复字, 如” 趙”(43字),” 秦”(34字),” 相如”,” 廉颇”” 城”(14字),”璧”(8字), 字形字态, 雷同的基本上很少, 可先其书写过程中极变化之能事, 给临习者既造成难度, 也提供丰富的范本, 有心为之,

情趣无限.

   临习<廉蔺卷>,还有-奌也必须辨别清楚, 那就是对所谓” 死蛇态” 的理解与认设,. 据传说, 苏东坡曾与黄庭坚互相调侃, 东坡对黄书有”死蛇挂树” 之讥, 实为 好事者以为山谷草书缺乏用笔提按转折, 而借苏东坡之口评之, 以加強说服力, 此论实为皮相之见, 至多也是不同审美观而己. 如若能深而不是肤浅地看问题, 特别是以原迹为依据,, 以<廉蔺卷>为例, 涪翁用笔极为精致, 其以圆笔为主, 长于使转, 或以” 蕩锋” 之法,” 蕩锋” 者即用笔毫锋尖较少部位, 提按转折, 取独特一路, 此法出自蕩槳之悟, 墨迹看似有些瘦硬, 形似今之硬笔书海, 或许骨錬犹过, 而遒润稍欠, 也许刚键有余而婀娜欠姿, 但並无干枯露骨之态. 而是硬而不僵,瘦而不枯,清癯韵朗,颇见道仙风骨。是符合山谷所主张的“笔园而韵胜”, 为别一番境界,此当然也是临习的难度与高度之一。

    ( 2003年稿,2005年修改定稿2010年手写打印稿    道逺于沪北一笑斋)

  评论这张
 
阅读(21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